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对战国至唐代期间“羌人语”的考察
  • [摘要]历史上,“羌”是汉语史籍中对中国西部某一(些)族群的通称。部分学者认为,被称作“羌”的人群,其构成并不稳定,没有统一的语言。但战国至唐代期间“羌”人的语言,即本文所说的“羌人语”,其部分语词被记录在汉语文献中。在研究了这些语词后,学者或认为“羌人语”为羌语,或将之视作藏语。本文逐个考释了语义较明确的“羌人语”语词,发现他们都可用藏语解读,可认为“羌人语”是一种与藏文初创时期的藏语差异不大的古藏语方言。
  • 姜 照 中
  • 全文[ PDF 11045227.0 MB ] 2023.2(45):97-111  共有 462 人次浏览
  • 红罗畲语鼻音声母的音值与来源——兼论粤东闽南话的浊塞音声母
  • [摘要]红罗畲语有 m、? 两个鼻音声母,其实际发音为鼻塞音 m?、??。这两个鼻音声母在发音上与其周边的粤东闽南话带鼻音色彩的浊塞音 b、ɡ 有相似之处。在畲语与粤东闽南话的接触过程中,闽南话的浊塞音 b、ɡ 对畲语鼻塞音的衍生具有推动作用。但随着普通话和客家话对畲语影响的加大,畲语鼻塞音声母的塞音部分弱化,年轻人的口语中已无塞音成分。
  • 吴 芳
  • 全文[ PDF 5231958.0 MB ] 2023.1(45):105-114  共有 261 人次浏览
  • 白午苗语距离指示词的隐喻映射与扩散
  • [摘要]本文讨论白午苗语距离指示词的隐喻映射和扩散问题。白午苗语的距离指示词以观察者的角度分为近指、远指、较远指、最远指和忆指5级。基于距离指示词的[+ 距离]义,认为距离指示词与人称代词、时间名词存在距离象似关联,距离指示词经过隐喻向人称代词和时间名词跨域映射和扩散。
  • 胡 朝 君
  • 全文[ PDF 5144390.0 MB ] 2023.3(45):105-114  共有 523 人次浏览
  • 副词“哺哩”的蒙古语来源及相关问题
  • [摘要]“哺哩”是出现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的一个范围副词,也写为“哺理”“舖哩”。“哺哩”“哺理”“舖哩”和“普里”“普哩”皆为蒙古语????(bu?ri,b?ri“每”)的音译词。考源结果显示,副词“普里”是构成副词“普里普”的基础。出现于清代中后期的副词“普律”与“哺哩”音义接近,实际是“普里”的音变词,是蒙古语????(bu?ri,b?ri“每”)的另一种译写形式,跟副词“哺哩”是同词异写关系。由于传世汉文文献中经常写作“普律”,所以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可见副词“哺哩”,而汉文文献中则罕有用例。
  • 程 亚 恒
  • 全文[ PDF 6025654.0 MB ] 2023.2(45):112-120  共有 487 人次浏览
  • 论假借壮字与再造壮字
  • [摘要]假借壮字是直接假借已有方块壮字的特殊壮字;再造壮字是在已有方块壮字基础上再创造而得的特殊壮字。因二者所基于的方块壮字有借用字与自造字两类,故其内部也均可分为借用型与自造型。通过这两种特殊的方块壮字,可证明方块壮字的能产性,进一步证实方块壮字的性质,假借壮字还有助于更好地划分方块壮字同形字组。假借壮字和再造壮字的不足是理据缺失,书写、识读、记忆困难,形体臃肿。讨论假借壮字和再造壮字,可为方块壮字理据研究提供补充,也可解决文献整理难题。
  • 韦 亮 节
  • 全文[ PDF 5657260.0 MB ] 2023.1(45):115-123  共有 243 人次浏览
  • 女真语处置格助词辨异
  • [摘要]本文以金代及明代女真文碑刻中处置格助词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布理论着重考察处置格助词“?”“??”所关联句法成分的性质及语义特点,旨在对这两个处置格助词的差异进行解释,并分析女真语由处置格助词标记的处置性语义关系,认为处置格助词“?”的语义关系为“动作—受事”,处置格助词“??”的语义关系为“动作—关涉对象”。本文还讨论了格助词“?”及其所在“给予类”双宾句的特点。
  • 柴 淼
  • 全文[ PDF 4606605.0 MB ] 2023.3(45):115-121  共有 581 人次浏览
  • 东部裕固语元音舌位研究——兼与蒙古语族语言比较
  • [摘要]本文采用元音归一方法,即Z归一法,对东部裕固语元音发音舌位进行分析,并与其余7种蒙古语族语言/方言的3个主要元音/?/、/i/、/u/的舌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东部裕固语/?/的舌位非常低,/?/和/?/舌位非常接近,从元音音质上说,/?/似乎类似于/?/;/?/和/?/的舌位非常接近。东部裕固语与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的舌位较为接近,其中/?/、/i/舌位与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类似,而/u/舌位与蒙古语陈巴尔虎方言和察哈尔方言类似,和硕特方言的/?/最靠后、/i/最高,整体舌位范围最大。东部裕固语与蒙古语族其他语言元音舌位差异较大。
  • 周 学 文
  • 全文[ PDF 4577702.0 MB ] 2023.2(45):121-128  共有 459 人次浏览
  • 蒙古语长短元音听觉实验研究
  • [摘要]本文利用 E-Prime 实验软件,对蒙古语长、短元音进行了听觉实验研究,实验分为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实验在探究区分蒙古语长、短元音的重要声学线索的同时,对长、短元音的感知边界、感知宽度及其对应的声学时长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发现,时长是区分蒙古语长、短元音的最重要声学参数;蒙古语长、短元音的时长感知是相对离散的,如果将长、短元音视为一个由1到10的连续统,那么它们之间有一个较为显著的时长感知边界,其听感边界位置为4.594(约占46%),边界宽度为1.099(约占11%),在横轴上,以4.594为界限,往左以短元音为主,往右以长元音为主。
  • 包桂兰 苏日古嘎
  • 全文[ PDF 3899249.0 MB ] 2023.3(45):122-128  共有 553 人次浏览
  • 《蒙古秘史》中的“中合申”笺释
  • [摘要]《蒙古秘史》中的“唐兀惕”指党项民族,此外尚有“中合申”似乎也指称“唐兀惕”。本文对《蒙古秘史》《黄金史》中的“中合申(qas?in)”和sans?in进行辨义、辨形和辨音,认为《蒙古秘史》《黄金史》中的“中合申(qas?in)”和sans?in在语音上对应于中古汉语的“河西”,古代蒙古语用该词来指称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建立西夏政权的主体民族。
  • 石 小 红
  • 全文[ PDF 3213783.0 MB ] 2023.1(45):124-129  共有 234 人次浏览
 1  2  3  4